古猗园中秋延长开放半小时:点亮夜晚,阅读建筑,讲述历史
2019/9/16 12:11:56

灯光是当下城市绿地和公园夜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,怎样的灯光才适合一座城市的气质,才能让居民感受到美?近期,古猗园夜公园正式开放,通过夜景提升项目,用近9000套户外夜景灯具和各类功能性照明灯具,点亮夜晚的古猗园,使之成为市民夜生活的“必选项”,实力诠释了古典园林的唯美气质和历史渊源。

    用光展示建筑的细节美

近年来,随着古猗园游客量规模的不断增加,对夜游公园的呼声也日趋攀升。事实上,古猗园于2015年7-9月、2016年5-10月实施了公园延长开放制度。由于公园灯光照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,广播音箱及视频监控系统老化,难以满足公园夜间开放的安全要求和服务功能。因此,在此次夜景提升过程中,除了照明之外,更重要的是造景和营境,以技术与艺术相结合,景观与文化相结合,渲染空间的变幻效果,增加整体层次,使灯光与典雅建筑、植物园艺、幽静曲水等达到完美融合,营造虚实结合、美轮美奂的意境,为市民游客营造生态优良、环境优美、特色明显的游园氛围。

此次设计范围是古猗园夜游开放范围,约135亩,并设定四个主题区域和八大景点,用光来展示中国元素建筑的细节美,表现古典园林精致的布设,错落有致的安排和浓重的中国风。以逸野堂为例,这里灯的数量和品种都是最多,包括瓦楞灯、投光灯、大功率洗墙灯和宫灯等。白天,这里是一座白墙黛瓦的古建筑,游客们很少会把目光停留在建筑本身。而在夜晚,当大功率洗墙灯亮起,白色的墙壁上树影绰约,像是草木间的低语;飞檐斗拱的隐蔽处,瓦楞灯泛出淡淡的光,神兽鸱吻端坐,让游客仿佛穿越千年,走入历史长河;斗拱上,精美的莲花纹清晰可见;屋檐下,宫灯摇曳,细看才能发现,每盏宫灯上的画都不尽相同,有仙鹤有花鸟有假山,足见园方对于灯具选择的苛刻……通过灯光的运用,夜间古猗园内的每一幢建筑都比白天更加沉静,更加“可阅读”。

用光讲述古典园林的历史

在园景照明中,同样渗透着浓重的中国文化元素,如三三合一、天地人等概念。园方选用温馨的3000k色温来表现建筑和景观,使之更古朴典雅,更接地气;采用显色性高的4000k色温来表现竹林和树木的天然色彩。色温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观赏景点,也能降低游客的视觉疲劳。

在灯具布设中,园方尽可能减少白天对景观观感的影响,摒弃了以往用插地灯来投射竹林、树木的表现方式,改用地埋灯照射方式,减少了白天对园林观感的影响,并利用庭院灯立杆安装投光灯,打亮宝幢等独立构筑物。而最巧妙的做法,莫过于将灯光镶嵌于建筑物本身。以九曲桥为例,其变化既可以说“很大”,又可以说“很小”。施工方在九曲桥围栏栏杆下装灯,白天市民基本看不出新装了灯,而在夜晚则能打亮桥面和堤岸,并变幻出红黄蓝绿等多种色彩,映照在河面上,犹如一条弯曲的彩龙。最近,已有市民围坐在九曲桥边,边闲聊,边赏夜景。

从色彩斑斓的九曲桥走向缺角亭,园方则对历史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。施工方没有在上亭的石台阶上布光,而是把各种功率的LED光灯安排在台阶的外两侧,通过灯光的变化,告诉人们缺角亭的故事,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国家所经历过的痛苦和黑暗。寥寥的星光,寓意着在人民的支持下,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和胜利。

由于古猗园内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古建筑,园方在设计之初,就提出夜景照明设计应以保护古建筑为前提,灯具的安装、管线的敷设不应损害古建筑的结构。为此,在灯具的选择上,选择了照明光源色温较低的灯具,同时具有体积小且防护、防腐、防火等性能,并配备安全和防雷保护措施。“我们摒弃了一版建筑选用的灯带,而是用独立的瓦楞灯、投光灯等,将建筑本身之美展现地更加完整和精致。我们希望夜公园不仅仅是一项便民利民举措,而是要探索商旅文、多元化、有组织的形式,让古猗园成为上海‘夜经济’的一颗明珠。”古猗园工作人员孙佳表示。

古猗园夜公园将于9月13日中秋节当天正式推出,亮灯时间为18:30—20:00,每天18:00开始售票。票价维持12元不变。中秋节期间,着传统服饰可免费入园。中秋节当晚,古猗园还将在五君子图假山前举行拜月仪式、古琴表演、传统扇子舞,并在小草坪营造“玉兔赏月”景观,游客可与“嫦娥”“吴刚”现场互动;9月14日和9月15日还将有着汉服的“嫦娥”与游客互动,沉浸式体验中秋传统节俗和园林里的柔美夜色。中秋节小长假每天18:00开始,前100名入园的游客凭当日古猗园门票在南大门免费领取手工灯笼一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