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500年,来古猗园聆听昆曲
2016/9/28 16:15:09

   

  在水一方,市声隐约,置身其中,涤滤洗心。一人在场,满台是戏,曲声悠扬,原汁原味。或许,每个人的三生三世里,都有一出《牡丹亭》。

     明代中叶以来,造园之风和迤逦之声盛行于江南。明代江南文化繁荣之时,文人墨客请曲演唱,更是将园林与昆曲融为一体。四百年的前世今生,五百年的古典园林,园林与昆曲便早早注定了缘分,相唱相和至今。

     隔着一湖曲水,随着花石曲路,对亭台,顶明月,靠青竹,在花草虫鱼陪伴的自然之声中,缓缓而来的是细腻隐约的曲调,倾听着的是穿着精美戏服的杜丽娘与柳梦梅,在湖畔的缠绵私语。在行云流水的戏曲舞台上:至情在梦中流淌,至性在梦中舒展。主人公梦境的温柔、甜蜜、幸福、自由,与现实的冷酷、苦涩、痛苦、压抑形成鲜明与强烈的反差,虚虚实实,真真幻幻,迷离恍惚,生旦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……而今,申城外,以灯为引,暮光中,古典园林,聆听者于曲水流觞中,惊梦春回。

   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。”昆曲之美,在于她的美妙传音。古典园林之美,在于她的精致典雅。古典园林的一步一景和巧夺天工,与昆曲中的一颦一笑和典丽清雅,隔空“对话”。此次演出运用了创新的手法,离开了惯常的镜框式舞台,让演员们在天然背景的园林中,仿佛置身于和杜丽娘、柳梦梅一样的气场中。

    《牡丹亭·游园惊梦》是汤显祖一生得意之作,共分“游园”、“离魂”、“幽媾”、“回生”四回目,她的唱词有诗词之美,念白通俗幽默,故事离奇动人。2016年10月10日18:30,在鸳鸯湖畔九曲桥上,古猗园将以特殊的方式纪念汤显祖这位“东方的莎士比亚”逝世四百周年。

 

相关链接:

  昆剧,亦称“昆曲”,产生于明代的江苏昆山。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。明、清之际,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,主宰剧坛两百余年。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,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,有“中国戏曲之母”的雅称。

  《牡丹亭》成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作者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,一生不肯依附权贵,终不为宵小,晚年辞官。这位仕途不顺的文学家,创作了“玉茗堂四梦”等伟大的戏剧作品。1616年,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年而逝。因才情与文学成就相当,他们被后世尊称为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。

  上海昆剧团是国家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。本次演出的曲目为汤显祖最为著名的《牡丹亭》,又取其中经典折子《游园惊梦》,由青年艺术家谭许亚、汪思雅、周亦敏携手倾情演绎。